部门规章 当前位置:部门规章  
关于印发《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》的通知

各科室、台网管理中心:

经2023年第六次党组会研究同意,现将《2023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》印发你们,请按各自职责,认真贯彻落实。

     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宜宾市地震监测中心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3年3月24日


2023年防震减灾主要工作要点

2023年,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今年的主题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“坚持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、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”要求,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,紧紧围绕“抓经济、促发展、惠民生、保安全”的工作总思路,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统筹发展和安全,夯实基础,防范重大地震灾害风险,强化服务,守住创新、锐意进取,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宜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,提供更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保障。就贯彻落实全省地震系统工作会议精神,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
一、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

面对严峻而复杂的震情形势,强化震情意识,始终高度戒备、紧盯震情,突出抓大震、抓异常、抓短临,坚持上下联动、区域协作,细化实化工作措施,切实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工作。

一是强化措施抓好落实。制定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,针对1号危险区,兼顾宜宾及川南地区,落实有针对性的、切实有效的措施。坚持省专家联系指导宜宾工作机制,力争捕捉到具有预测预报意义的指标和数据。

二是加强异常调查核实。持续实施地震短临预报专群结合工作,加强监测站网和宏观观测管理,落实“异常核实不过夜”要求,认真调查核实宏观现象,不放过任何“蛛丝马迹”,工作要实、分析要准、研究要透,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
三是注重发挥区域协作。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地震部门合作,推进信息共享、意见共商,保证信息的及时性、数据的全面性、意见的充分性,发挥区域合作在震情监视跟踪方面的作用。

四是加强震情趋势会商。完善宜宾地震预测指标体系(长宁窗),加强与省局地震台、省局自贡中心站震情联合会商工作,充分借助省专家力量,提升震情分析会商水平。坚持审慎分析、深入研究、大胆预测,鼓励创造性开展短临预报实践,力争作出科学的、具有减灾实效地震趋势研判。

二、切实巩固地震监测工作基础

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。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和系统运维,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水平。

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建设。协助省局做好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建设项目,宜宾野外地震监测台网建设,加强观测技术改造,优化监测站网布局。完成高县地球物理台站改造建设。保障川12井观测正常运行。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,确保监测台网正常运行。

二是提升地震监测质量。落实《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质量若干措施》,健全完善地震监测台网业务管理,做好监测数据传输、分析、汇总工作,加强监测设备运转、业务系统运行和监测数据质量评价,深入分析监测质量、台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,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规范,不断提升地震监测台网运行质量和运行率。

三是拓展地震预警服务领域。不断完善地震速报、预警信息业务运行管理,推广地震预警信息服务,拓展地震预警服务覆盖面。

四是强化地震安全保障服务。完善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方案,细化措施、明确责任,加强震情分析趋势研判,扎实做好全国“两会”、全国高考、汛期等重要活动和特殊时段的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。

三、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御

防范和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,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前提和关键。始终把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切实消除地震安全风险和隐患。

一是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。加强重大工程、地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事中、事后监管。落实中心城区地震安评行政权力下放后督促检查,以及地震安评报告结果的应用。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,提升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。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地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要求选址、避让工作,着力提升农村地区建筑抗震设防能力。

二是做好地震安全技术服务。协助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地震安全保障服务。协助做好江安化工园区扩增,高县、珙县化工园区申报认定技术服务和安全评估。开展地震高烈度区地震灾害风险摸排和评估。协助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,服务城市建筑和生命线工程抗震加固,强化工程韧性和质量。

四、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

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牵引,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,有利于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,构建“防震减灾+”技术服务。

一是强化地震科普宣传。持续开展“地震科普、携手同行”主题活动,组织参加全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、作品、知识三大赛事,开展防震减灾国家级、省级科普示范学校、宣传教育基地创建工作。开展重点时段地震科普知识、应急避险知识与法治宣传活动,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和应急避险能力。加强地震网络宣传,建立网络宣传阵地。强化涉震舆情的正面引导,把握好舆论导向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
二是提升法治建设水平。抓好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行政许可事项落实,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,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制度体系。组织开展年度宜宾大型水库专用监测台网行政执法检查。协助推动地震行政执法纳入应急管理综合执法。

三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。完成宜宾1:1万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,做好探测成果的应用。协助开展超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观测系统、大震情景构建、重大工程地震安全健康诊断结果应用,增加公共服务供给。

五、不断提高响应服务保障能力

坚持“震情第一”观念,聚焦地震应急响应和防震减灾救灾需求,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服务水平。

一是优化应急响应流程。建立完善地震响应处置和行动方案,明晰应急职责、任务、要求;坚持底线思维,充分考虑极端情况下的特殊状况,健全完善地震应急响应服务保障工作,确保应急响应处置服务保障工作,高效有序开展。

二是强化应急响应准备。做好宜宾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共享系统示范应用的正常运维,地震后应急服务产出成果的推广和实际应用。保障地震应急技术辅助决策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,提升应急辅助决策产品的时效性和精准性。结合震情形势,实时进行前置和优化。加强应急业务培训,掌握要求,熟悉流程,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
六、开展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工作

地震科研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,提升地震科技在宜宾防震减灾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一是地震科研和成果应用。协助国家、省级部门(单位)开展建筑构造抗震易损性测试系统科研、长宁区域4D结构监测与诱发地震成因机制研究项目、长宁片区地震实时职能监测系统,引导地震科技成果向工作实践转化应用,指导宜宾防震减灾工作。积极与省局有关单位、自贡中心站开展科研合作,探索建设科研创新机制。

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。为科技人才提供学习、培训成长机会与展示舞台,激发人才成长动能。加强地震专业人才培养,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人才队伍。

各科室、台网中心要结合实际,认真对照梳理相关工作,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,将完成情况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,抓好落实。

主办单位/内容保障单位:宜宾市地震监测中心 建设维护单位:宜宾市政府信息服务保障中心 网站地图
川公网安备51150202000235号 网站标识码 5115000023 蜀ICP备2021025469号-1 联系电话:0831—8221314